唐德宗贞元二年(786),有商汤苗裔迁至九龙江畔八景村。其地也,地貌奇异,风景秀美。村有湖,形似月牙,村人于焉筑室,循湖错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寖而人丁兴旺,弦歌盛焉。耆老既崇文尚礼,后生遂多以诗书为务。当暮霭沉沉,炊烟袅绕之际,莘莘学子,洗笔湖中,久之竟成墨色,因有“墨场”之名。自墨场远游者,或科场得志,或入仕为官。状元探花,不胜枚举;造福一方,代有其人。 降及有明,村人尝于夏初聚集祠堂,以祀先人。有衣履不整者,貌似乞儿,穿场而入,指少牢而呼曰:“Morechances at Mochances”众皆不解。族长,主祭者也,亦蹙眉焉,因取鸡肋 与之,斥之速去。语音未落,其人遁于无形,而祠前石板,有足印在焉,深可寸馀。是后八景村入科场者,一无及第。是以后生有不能勤苦而耽溺逸乐者,长者每责以“明明有,清清无 ”,一似咒语。 光阴荏苒,又六百年,有八景村后生,负笈京都,远游北美,跋千山而涉万水,阅人世以历沧桑。学未成,发已斑 ;人已归,心未老,遂与八方有志者共筑新梦,创“北京墨场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志在中西文化交流。名曰“墨场”,自励以乡贤崇文之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