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17:03:40|已浏览:62次
文|表外表里 余俐伶
上2年课,亏了110万,毕业找不到工作,还被同学哄骗买保险……中产返贫还需要“三件套”,西西返贫只需要读个MBA。
啃着干面包,在地铁上赶往下一个面试点,她痛恨自己今日吃的苦,都是当年脑子里进的水。
刚刚踏进国内知名985的MBA课堂时,她也曾意气风发,扬言要活出“逆袭人生”。
毕竟多少高考失意者,通过MBA一跃成为名校毕业生,又有多少幸运儿,在商学院邂逅名企CEO、政府官员、文化大腕,玩转“能力、资源、机会”齐飞的名利场。
然而,30岁从年薪30万的工作裸辞,又交了50万学费的西西,等到的不是人生的转机,而是命运的噩耗。
号称“金融大款”的同学,其实是披皮的保险推销员,本该敲开跨国公司大门的学历证书,卷向的却是考公考编的出路,只有日渐干瘪的钱包一如预期。
被MBA套牢的不止西西,本文中,无论是金融公司总部的中层领导,还是有十年工作经验的大厂高P,都无一例外地感受到了MBA的“职缩力”。
MBA这张通往美好世界的“终身船票”,怎么就失效了呢?
一、30万学历镀金,读的是十年前的课程
“不读MBA,跟同事吵架都气短一截儿。”柳智回炉重造就是想争口气。
作为一家金融集团合规部的管理人员,他的职级放在地方公司能当二把手,却经常在众目睽睽下被年轻同事挑刺,还不敢大声回怼,硬生生挤进了“窝囊领导”这个赛道。
柳智也想挺起腰杆来,奈何难过学历关――毕业于末流985非法律、金融专业的他,被清北金融背景的同事质疑时,难免有些不自信。
第N次跟同事battle落入下风后,他砸了一万多请中介,正式向清华五道口、北大光华等MBA项目发起冲刺。
“只要能上,就能赚回来。”柳智计划好了,MBA不仅能刷学历,其涵盖管理、财务、战略等广泛商业知识的“万金油”专业性质,也很契合自己工作岗位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他还能借此赌一把。
“保险理赔主管―企业咨询―PEVC投资副总裁”“四大会计师―交易咨询顾问―私募股权基金创始人”……柳智早就观察到,业内实现百万年薪、“人生三级跳”的成功人士,30岁左右都有一段MBA求学经历。
更有甚者,初始只是三本学历,上了985MBA就能与同校本硕的大佬称兄道弟,上完TOP2的培训班,见人也敢自称“清北同学”。
青羽也发现了,学历给职场人带来的不仅是名校光环,还有名校圈的资源,从美国常青藤高校留学归来的她,就一直游离在业内的各路校友群之外。
为了能抱上团,她贷款35万报了某985的MBA项目,不曾想还没毕业,这就成了她简历上的污点。
“你读MBA到底学到了什么?”再次被面试官追问,青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应付,可对方的眉头却始终没有放松,看这情形,她知道自己算是凉凉了。
“在很多HR眼里,MBA花钱就能读,我们就是研究生当中的‘二等公民’,没多少含金量。”青羽无奈道,虽然自己深受其害,但她不得不承认,外界的偏见并非空穴来风。
回想自己上课时,老师就是照着白底黑色的PPT“念经”,其中有一半的内容是她本科就学过的知识,一些借账、借贷知识还是十年前的版本,完全脱离了现在的会计准则。
个别老师甚至都懒得敷衍,在同学们真金白银买来的课堂上吹嘘自己“上周去给500强公司讲课,两小时收费2万”“最近新出了一本书”……青羽怀疑上网自学都比上课收获多。
大厂高P李李对此也深有感触,他就读的985高校MBA项目,有很多同学毕业都会遇到困难:“上完课就马不停蹄去吃饭喝酒,社交比学习更努力,交换生、国际生更是学半年、玩半年,能顺利才怪。”
按时毕业的水分也不小,他曾看过一篇同学的论文,简直千疮百孔,却顺利通过了学院的盲审,不禁感慨在动辄三五十万的学费面前,再知名的学校也会闭上眼睛。
想方设法为职场人敞开大门的高校不止一所,近几年越来越多院校加入到MBA招生行列,其中985、211占比不足4成。
随之而来的,是一路俯冲向下的国家线,以及蜂拥而上的职场人,2016-2022年MBA报名人数从10万涨到了25万。
这也进一步稀释了MBA学历的含金量,使“水硕”的风评更深入人心。
当然,清北复交、长江、中欧、INSEAD等名校及著名商学院的MBA项目仍有着较高的门槛,柳智就一直为没能考上清北MBA、失去“逆天改命”的机会而遗憾。
直到上周,一位念了北大MBA的同学告诉他,自己找不到工作。
二、全日制毕业,直接被HR判定“gap两年”
5年银行总部工作经验,2年北大MBA深造,去投行实习半年,每天加班到凌晨,却被没有背景的应届金融硕士挤走――朋友的辛酸经历,让柳智一阵胆寒。
MBA毕业之后,他也陷入了两难的抉择:走校招还是社招就业?
参加校招意味着拼学历,但数据显示,MBA在我国开设三十余年,毕业生总数不过50余万,而过去十余年经济学硕博毕业生就达到了60万人,管理学每年向社会输送的硕博人才更是多达十数万。
在这些新鲜、好用的小年轻面前,30+MBA毕业生们并没有多大竞争力。
如果走社招,工作经验更重要,但随着“水硕”越喊越响,就业市场也愈发不待见他们:非全日制MBA约等于工作三心二意的“学历混子”,像柳智一样读全日制的更惨,直接被面试官判定为“gap了两年”。
听到这句话时,他心火直冒,当场想争论个高低,不过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
彼时他已经在家里蹲了半年,投出去的上百份简历大多石沉大海,深谙形势比人强的道理。这家公司能开出20万年薪,相比过去接近腰斩,也不再是管理岗,却已经是自己能找到的最好工作了。
不同于柳智,科科走的是校招渠道,但她没有跟应届生在券商、投行赛道硬碰硬,而是卷向了宇宙的尽头――考公考编。
“这样我既有应届生身份,又有工作经验加持,上岸几率更大一点。”在科科最初的设想里,自己在就业市场还有一席之地。
然而,当她真正点进选调生报名界面后,发现好地方都卡专业,MBA毕业生大多不在定向范围里,能报的只有偏远省和三四线城市的边缘岗位。
即使退而求其次,她仍然要与大量应届生竞争同一岗位,在人山人海面前,自己多活那几年积累出来的经验,优势变得微乎其微。
但科科只能硬着头皮报名,她身上还背着38万的“MBA贷”,未来几年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偿还。
而纵观班上就业情况,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还不知毕业后去向何处,剩下的同学搭上的也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选调生可能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读MBA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读完发现只有工作挑我们的份儿了。”科科无可奈何。
相比科科,新月是“明知山有虎,却向虎山行”――截止交学费那天,隔壁部门的同事被裁了一大半,坊间传闻今年还会有一次大规模优化。
她纠结了好久,最后却还是用30万学费换了一张录取通知书。
“经济好的时候,就算选择错了也无伤大雅,当经济下行时,所有事情都要讲究性价比。”新月显然很清楚,今时今日的30万现金,对一个大龄未婚未育打工人来说有多重要。
然而双非本科出身的她,在职场里抬不起头,在情场也寸步难行,相亲屡战屡败,一个985学位证书不止是事业敲门砖,或许也是人生的垫脚石。
“选择读MBA的人,财力、能力都不会差。”相比漫天撒网,她觉得在认知接近的圈子挑到知心人的概率更高。退一步说,班上都是精英同学,能结交上一个“贵人”,学费就回本了。
但真正走进MBA课堂之后,新月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三、“高级牛马”只能挤进“保险圈 ”
昏暗的封闭空间里,如扇形排开的10张桌子上,挤满了年龄不一的男女,每个人都讳莫如深地盯着桌上的筹码。
这是一个金钱世界沉浸式话剧现场,来自三个高校的MBA在读生齐聚一堂,体验金融运作“名利场”的同时结交新朋友,新月也是其中一员。
只不过,和其他人的投入不同,新月目光放空、一心等着散场。这已经是她不知第几次心思落空了,最开始她把视线放在了自己的同学身上,可这些人里纯粹镀金的居多,课堂上很少见到人,小组作业也不做,新月还帮着收拾了几次烂摊子。
之后跨校联谊多了起来,但情况也没有好多少。很多“精英男”热衷各种MBA联谊,瞄着“家庭背景”,游弋于多个女生之间,确定最佳目标。
一个建筑口的男生曾直接向新月表示,希望有一个厉害的岳父,以便能在事业上帮助他再往上走一步。
而这一次聚会上见识到的人,也基本没跳出这两类。“这没有对错之说,毕竟我的目的也不纯。”新月坦然道,但屡战屡败下,她逐渐熄了钓“金龟婿”的心。
不过,这固然可惜,却也称不上大事,毕竟大家读MBA,更核心的是奔着资源互换,裸辞读MBA的李李就是这样:借力圈子资源博职场前程。
可一进来,就被兜头泼了冷水。他的同班同学里,95后占了快一半,别说大佬,连高管都很少,更多是高级职员,“高级牛马之间,哪有什么资源可以互换。”李李自嘲道。
事实上,“学员年轻化”不是一校,甚至不是一地的问题,而是近几年MBA的共性情况。
如下图,2021-2023年,北大光华MBA学生的平均年龄从33岁降到32岁;中欧国际商学院也从33.9岁降到29.6岁。
“低龄化”往往意味着履历有限、经验价值不高,他们没有能力提供资源,却又觊觎别人的资源,喜欢拿来主义。对这一点,快被薅秃的青羽有控制不住的吐槽欲。
第一学期的某次投资课上,青羽认识了一个知名保险公司的部长,两人相谈甚欢,不仅当场留了联系方式,还约好之后要互通有无。
她本以为这是人脉积累的开始,但没曾想却是她被“薅”的开始。认识没两天,对方就开始给她打电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销各种产品,她当时正好缺一份意外险,就顺势在同学那买了。
而这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让她陷入了被追着逼单的漩涡,“不给你老公来一份吗?”“帮忙给你们公司牵个线呗”.....对方随时随地、花样百出。毕竟对他们而言,青羽是相当高效、精准的资源。
吃了这一堑,青羽对班里所有保险背景的人,都敬而远之起来。但这没有让她逃离被“骚扰”。
随着大家越来越熟悉,每个人都不装了。隔三差五的,就有人找青羽要一些上市公司的净值等核心资源,青羽虽然觉得“这也太不客气了”,但为了释放诚意,基本上都会推给对方。
可当她有业务涉及到别人服务的领域,求过去时,却被直接拒绝了。几次下来,她这才意识到只有自己有来有回,人家都只想白嫖。
事情到这里,青羽本想就当“肉包子打了狗”,以后都不搭理即可。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每天求内推工作、介绍对象等只有想不到,没有他们说不出口的消息,还是络绎不绝。
这么看下来,30万的MBA读完,职业生涯不进反退,渴望的圈子近乎“鸡肋”,还倒贴了一份保险钱。
青羽不止一次调侃,没想到自己唯一融入的竟然是“保险圈”。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特别感谢博主“一枚梅梅”“勇闯天涯的哥哥”“宅宅捡钢榍”“Tech小姐姐 Rocket”“七七玩转广州”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