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18:32:40|已浏览:68次
“我研究了半天,东北林业大学真挺不错的。”
去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父辈的荣耀》中,凤勤终于结束了高考,在兴杰的建议下,报考了东北林业大学。一时间,这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高校受到了广泛关注,让学校和校友们都为之振奋,感叹“东林终于被看见了”。
事实上,东北林业大学(简称:东林、林大)在众多高校中一向以其低调和内敛著称,常被人戏称为“末流211”“边缘211”。然而,东林实际上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的211大学,其背后蕴含着东林曾经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奋勇向前的故事。
01 从“三大校”到“自费进入211”
时间回到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背景下,不少特色类院校迎来了整合与独立建校的机会,例如林业领域的“三大校”:北林、南林和东林。
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由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而成;南京林学院(今南京林业大学)则以南京大学林学院和金陵大学林学院为主体合并建立。东北林业大学的前身是基于原浙江大学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成立的东北林学院。
首任院长由当时的东北农学院院长刘达(刘成栋)兼任,可以说东林与东农是一对“亲兄弟”,曾经共用校长和校区。直到1956年,东林与东农正式分离,各自步入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如今,两所学校各自拥有一栋“成栋楼”以纪念这位老院长。
同年,东林被正式划归林业部管辖,与北林一同由林业部直属管理,为后来的“自费211”埋下了伏笔。
1985年,北林、东林和南林三大校均从“学院”升级为“大学”,并在植树造林、森林治理的浪潮中迅速崛起。然而,在首批“211工程”的遴选过程中,林业部只有一个名额,最终被北林摘得,东林与南林则未能入选。
紧接着,由于林业部改制,原林业部直属管理的院校面临归属问题:要么划归教育部直属,要么划归地方管理。在这个关键时刻,南林选择随遇而安,放弃“211”的名头;而东林则决心坚持到底,誓要加入“211”行列。
在这个过程中,时任校长李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李坚校长提出了“自筹自建211”的口号,尽管未能通过审批进入“211工程”,但东林人毅然决然,自筹资金,按211标准进行学科建设。为了达到目标,学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暂时停止了基础设施建设,将资金投入到学科建设中。
经过不懈努力,2000年东林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并在五年后正式进入“211工程”大学行列,创造了“自费211”的佳话。
02 “东林精神”
“东林精神”是东林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每一种精神都承载着东林不同发展阶段的记忆。
“自筹自建211精神”是近年来东林历史中最闪亮的一章,而在此之前,东林还孕育了北迁精神、人拉犁精神、塞罕坝精神和鹤魂精神。
不畏风雨、一路向北的“北迁精神”
71年前,一批浙大森林系的师生告别熟悉的环境,跨越1800公里,从江南杭州来到东北哈尔滨,与东农森林系的同仁共同创建东林。老院长刘达曾回忆,一位浙大的老师到了东北后,冬季包裹严实,只露出眼睛。尽管如此,他们仍怀着决心,在冰天雪地中建设学校。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的“人拉犁”精神
66年前,东林的第一批教师意识到林业教育需要实验基地,老院长刘达提出“建设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三结合基地”,在帽儿山发起植树造林大会战。在没有足够牲畜和机械的情况下,东林人组成了5支队伍,11人一组,10人在前拉犁,1人在后扶犁,最终开垦出130多公顷的土地。
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塞罕坝精神”
61年前,在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交接处的塞罕坝,东林林学58级的47名毕业生,投身于人工造林事业。他们克服了极端恶劣的环境,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取得了“全光育苗”和“机械造林”两项科技成果的突破。
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鹤魂精神”
36年前,在盐城自然保护区,东林野生动物系毕业生徐秀娟为寻找走失的天鹅而不幸牺牲。她的弟弟和侄女继承了她的遗志,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这种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成为东林的精神象征。
03 森林茂盛,我们茂盛
在“东林精神”的激励下,东北林业大学不断发展。学校位于中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凉水实验林场两大基地,总面积达33000公顷。2020年,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和森林博物馆入选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森林博物馆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
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东林首次跻身全球1000强。在最新的“双一流”名单中,东林再次入选,林业工程、林学两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东林的林业工程学科涵盖了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等多个方向,培养了以李坚院士为代表的杰出人才。林学学科则拥有林业首个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近百项,在林木遗传育种、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从最初的两个专业发展到今天的68个本科专业,东林如同一棵大树,不断成长壮大。一代又一代的东林人秉承着“树木树人留给山河”的理念,期待看到树木茂盛、后人茁壮成长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