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8 08:00:41|已浏览:91次
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
让书香与您常伴
尽管经济学学科在不断发展,但经济学的教学方式及其基本原理的界定却几乎没有改变,经济学为此遭到批评,被认为无法就全球挑战提供相关见解。特别是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发展起来的主流经济学,不仅未能很好地解释(更不用说预测了)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危机,而且在应用于非西方世界时并不是很成功,一个关键的例子是中国。
作为回应,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汉学家何梦笔(Carsten Herrmann-Pillath)和他的学生兼同事克里斯蒂安?赫德勒(Christian Hederer)合著《新经济学原理――市场的科学》一书,重新定义经济学的原理,构建“新经济学原理”。该书中译本于近期由格致出版社出版。
《新经济学原理――市场的科学》
[德]何梦笔(Carsten Herrmann-Pillath)
克里斯蒂安?赫德勒(Christian Hederer) 著
贾拥民 译
格致出版社
正如本书的引荐者、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所言,“何梦笔雄心勃勃,模仿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每一页都有‘边注’,插图则是跨学科的,从认识论到环境主义”,本书复兴了被冷落已久的教科书体裁――“原理体”。作者们认为有必要对经济学这门学科从头到脚加以改造,采用“原理体”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何梦笔在书中把“述行性”作为重塑经济学的一个支点。这里的“述行性”,英文原文为“performativity”。这个术语最初源于语言哲学,指语言与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近年来在社会科学的几乎每个领域都相当流行,中文世界通常译为“表演性”或“操演性”。本书译者贾拥民把它译为“述行性”,目的有两个:一是突出有反身性互动关系的“述”(理论的阐述)和“行”(行动的展开),即理论塑造了行动,同时行动也塑造了理论;二是有意淡化“表演”这一层含义,并强调经济学可以改造社会,使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学理论相符合,因而作为一门科学的经济学和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经济会在一定意义上呈现出一种共同演化的关系。
“述行性”的立场意味着不能把经济学定义为一门纯粹的定量科学,从而本书中提出的所有原理都必定是能够用日常语言表达的。这是本书追溯马歇尔脚步的一个方面。马歇尔是剑桥大学的第一位经济学教授和杰出的数学家,但他却提倡用日常语言向读者解释经济学,而将形式化的推理“降格”为脚注。他认为,在经济学中,数学只是检验经济学假说的内在一致性和系统连贯性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生成假说的主要媒介。
本书追溯马歇尔脚步的另一个方面,是以市场为焦点来讲授经济学原理。作者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直到今天依然如是――经济学一直是由它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定义的。这个特征推动了经济学向其他学科领域的显著扩展,但是同时也淡化了它自身的特征,使得经济学这个领域越来越趋向于仅仅将数学建模和计量经济学应用于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分析,而不再专注于一个有明确定义的对象。相比之下,在马歇尔那里,关注的焦点是非常明确的:经济学就是市场的科学。
何梦笔认为,市场是一个拥有自身地位的科学对象领域,需要有一门专门的科学学科来进行研究。以这种方式确立经济学的自主地位,一方面意味着要将经济学与实体经济的表现之间的联系置于经济学方法论讨论的核心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绝不仅仅是任意的建构,而是存在着的对象,因此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学研究必须把述行性的视角与彻底的“物质主义者”(materialist)的视角或博物学家的视角结合起来。市场是社会实体,由鲜活的人、人工制品和自然条件构成,而且这一切都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何梦笔同时也把经济学设想为一门演化科学,他再一次引用马歇尔的说法,生物学是“经济学家的圣地”(mecca of the economist)。
作为汉学家,何梦笔一直把中国的经验作为其研究的重要来源。他在本书的中文版前言中写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很多重要方面都偏离了主流经济学的处方,但是,中国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这个事实证明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成功的。此外,从历史上看,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虽然它早就是一个完全发育成熟的市场经济,但是它并不是、也没有内生地发展成一个‘资本主义经济’。这种区别在主流叙述中经常被遗忘。”“在我们努力构建基于真正普遍的基本原理的‘新经济学原理’的过程中,中国的经验一直是我们的重要动力和灵感。帝制时期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我们关于市场普遍性与‘资本主义’原则的研究中的关键案例。我们在讨论生态学和经济学、社会网络、制度、国际经济学和增长理论等问题的各个章节中,都采用和综合了一系列深受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全球经济日益增长的强大作用之影响的经济学新成果。”
汪丁丁教授引荐了这本2023年最新出版的英文版著作,并撰写推荐序,他在序言结尾处引述了王小波生前名言:好书需要批评,坏书需要炒作。
图书信息
“中国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了本书的另一个关键主题:经济学深深地影响着经济实践,因而经济学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采取超然的客观立场。经济学塑造了实践,实践塑造了经济学。通过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我们也可以参与到中国正在展开的进程中。”
【内容简介】
尽管经济学学科在不断发展,但经济学的教学方式及其基本原理的界定却几乎没有改变,经济学为此遭到批评,被认为无法就全球挑战提供相关见解。特别是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发展起来的主流经济学,在应用于非西方世界时并不是很成功。一个关键的例子是中国。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很多重要方面都偏离了主流经济学的处方,但是中国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这个事实证明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成功的。
作为回应,本书重新定义经济学的原理,构建基于真正普遍的基本原理的“新经济学原理”。这些基本原理超越了作为一门学科的经济学,它们是以进化原理为基础的,采用了认知科学、神经生物学和社会网络理论等现代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生态和地球系统,而且也适用于人类行为。这些领域的综合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利用它们可以重新思考当前的经济制度和实践,以应对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包括生态极限、不平等、移民,以及对未来全球经济秩序的设计。这些挑战对当今中国与其他任何国家一样重要。
【作者简介】
何梦笔(Carsten Herrmann-Pillath),德国埃尔福特大学马克斯?韦伯高级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的教授和永久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杰出客座教授。他是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汉学家,最近从事生态经济学、经济学哲学和中国经济文化的研究。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一直坚信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深度变革。他的学术研究致力于这一变革,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2013年出版的《经济演化的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Evolution)。关于中国,他的代表作是《中国的经济文化:国家与市场的仪式秩序》(China’s Economic Culture: The Ritual Order of State and Markets)(2016)。
克里斯蒂安?赫德勒(Christian Hederer),德国维尔道应用科学技术大学的经济学和国际经济政策教授。他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是政治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的国际化研究。他积极参与教学,授课范围涵盖广泛,从经济学入门课程到国际贸易和投资法高级课程等。他有12年的公共行政领域的经济学家和律师从业经验,这使他相信有必要改革经济学课程――基于一种更加重视制度作用和经济体系演化特征的新方法。
目录
引论
第一篇
第1章 市场是什么?
1.1 引言
1.2 市场
1.3 市场体系
1.4 市场:是好的,还是坏的?
1.5 是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
1.6 结论
第2章 作为市场的科学的经济学
2.1 引言
2.2 科学是什么?第一人称观点、第二人称观点和第三人称观点
2.3 经济学、经济和市场
2.4 作为力学解释的主流经济学模型
2.5 用经济学模型对跨学科数据和假说构建一个“铁三角”
2.6 经济学与它的研究对象是纠缠在一起的:反身性
2.7 结论
第3章 经济学与价值观
3.1 引言
3.2 自由、价值观和市场
3.3 效率
3.4 市场、经济学家和价值观
3.5 结论
第二篇
第4章 进化、生态、经济
4.1 引言
4.2 进化的物理原理
4.3 进化的基础
4.4 生命系统的演化经济学
4.5 结论
第5章 专业化与合作
5.1 引言
5.2 专业化和交换:收益及其限制
5.3 策略性互动与权力
5.4 外部性与专业化的效率
5.5 结论
第6章 生产与技术进化
6.1 引言
6.2 技术圈中的生产
6.3 专业化与技术
6.4 企业、技术和专业化
6.5 结论
第三篇
第7章 经济行为主体
7.1 引言
7.2 重构经济学中的理性
7.3 大脑、推理和人类的社会性
7.4 经济行为主体
7.5 选择和评估的机制
7.6 结论
第8章 网络与社会互动
8.1 引言
8.2 网络分析简短入门
8.3 网络结构与网络动力学
8.4 结论
第9章 制度
9.1 引言
9.2 为什么遵守制度
9.3 制度的述行性
9.4 制度成本
9.5 权力与制度
9.6 结论
第10章 货币与价值
10.1 引言
10.2 货币的述行性
10.3 货币心理学:锚定货币制度的述行性
10.4 货币、套利与主观价值的客观化
10.5 结论
第11章 市场的演化
11.1 引言
11.2 市场的基本特征:简要重述
11.3 演化的市场过程:竞争、内生利基形成和增长
11.4 货币、价格与市场状态
11.5 作为“造市者”的企业家和企业
11.6 市场与制度
11.7 结论
第四篇
第12章 货币与金融
12.1 引言
12.2 私人货币和主权货币
12.3 资金与资本
12.4 资产化与负债
12.5 结论
第13章 经济波动与总体经济的演化
13.1 引言
13.2 熊彼特动力学与技术-制度区制
13.3 以货币总量衡量的经济波动:宏观经济学和会计平衡
13.4 预期是经济波动的驱动因素
13.5 经济波动的模式
13.6 经济波动和经济政策
13.7 作为市场状态的变化的经济波动
13.8 结论
第14章 全球市场经济学
14.1 引言
14.2 交易与全球市场的空间结构
14.3 市场准入权及管理全球交易的制度
14.4 全球劳动分工的演变
14.5 结论
第15章 市场与不平等
15.1 引言
15.2 不平等的概念以及对不平等的测度
15.3 结构不平等与多层次市场选择
15.4 人际不平等:个体差异、网络和社会流动性
15.5 不平等区制的合法性和述行性
15.6 结论
第16章 地球系统中的全球经济增长
16.1 引言
16.2 人类经济的进化
16.3 经济增长与技术圈
16.4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极限
16.5 作为增长驱动力的市场
16.6 关于增长:人类中心主义还是地球中心主义
16.7 结论
第五篇
第17章 经济政策
17.1 引言
17.2 经济政策与政治竞争:一种进化的方法
17.3 政治竞争诸领域
17.4 审议、价值观与经济政策
17.5 结论
第18章 结语:作为顾问的经济学家
资料:格致出版社
编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