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09:34:38|已浏览:173次
#文章首发挑战赛##人物故事##新西兰留学##国外生活##重启人生#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057位真人故事
前阵子的热播剧《我的助理不简单》里,邓婕饰演的吴敬芳吴阿姨在60岁的时候,和出轨的丈夫离了婚,决定出去工作。
阴差阳错,她做了姜甜的助理,后来虽然经历重重波折,但最终成功重启了自己的人生。
我是@飞飞飞鱼,我也喜欢重启人生,和吴阿姨不同的是,她的选择多少有些迫于无奈,而我是主动放弃一成不变的生活。
迄今为止,大概每隔4年,我都要重新换一个城市,换一份工作,重新进入新的环境,我觉得这样我的生命才能不断得到滋养。
所以,34岁的时候,我辞掉了国内前景还算不错的工作,选择来新西兰留学。这次,我几乎是将自己从原来的环境中连根拔起,未来如何,还是未知数。
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想要被定义的人生,我也有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豁出去的决心。
(新西兰的樱花开了)
我的成长环境并不优渥,父母是北方偏僻小山村的农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
他们不是那种很会表达爱的父母,也不懂得怎样去激励孩子,而我的母亲又是非常高要求的母亲,我甚至有种感觉好像只有我比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她才会为我而感到骄傲。
要达到这个目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考试成绩。在我的成长环境里,只要学习成绩好,你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让人羡慕,让家长骄傲的孩子。
因此,虽然我当时上的是村里的小学,条件简陋,师资匮乏,但我的成绩一直很好。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甚至可以说是严苛。一旦要求没有达到,我就会不开心,这也使我能够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我考上了一所211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因为小的时候我和父亲都喜欢看新闻。毕业以后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记者。
(我喜欢大自然)
那时候是2012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已经日薄西山。虽然我做了7年的记者,但是在职业发展和收入方面并没有很大的突破,却给了我丰富的人生阅历。
因为要采访,我可以跟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接触,比如达沃斯这种世界级的经济论坛,会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商界大佬。
这让我有了其他行业不可能有的人生经验,也养成了爱思考的习惯,因为记者永远是第三方的视角,看待事情和当事人就会不一样。这也让我看到自己的人生应该有更多的可能。
但是在一个环境里面待久了,我觉得自己就会变得钝感,对生活开始没有那么多的热情。我喜欢总是把自己抛在一个新的环境里,重新激发自己的能量,达到一个新的状态。
同频的人总会相遇,28岁的时候,我遇到了自己的爱人,他也很喜欢这种总是体验新环境的生活,我们很志同道合。
(我喜欢新的环境)
2年以后,我们结了婚。结婚以后我反而比以前更加自由,因为有人给我托底了。
这种托底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情绪上的,不管我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都可以在老公的怀抱里被治愈。
因为有了另一半的加持,我有更充沛的勇气去探索人生。于是,我的第一次重启人生开始了:我辞去了看似体面的记者工作,来到杭州,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城市里进入到一个新行业。
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我需要重新开始。当时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的老板和高管这样的管理层,经常跟他们接触,我能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快速地成长起来。
2019年的时候,疫情已经开始了,在其他公司都还在观望的时候,我们老板比较有先见之明,马上掉头做切换,开始了线上获客的渠道,整个公司经历了一个比较快的转型和发展。
(我喜欢蓝天白云)
很快我们就迎来了一波流量,疫情期间公司业务不仅没受任何影响,反而发展壮大了,由原来的100多人扩展到了200多人。我也因为搭上了这艘快船,很快就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
正是因为有了这笔积蓄,我得以用新西兰留学的方式重启人生。我在自媒体里倡导女性一定要大大方方挣钱。因为钱代表的不仅是物质,而是选择的自由。
我很喜欢大自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去旅游,看看山,看看水。我觉得人跟自然在一起的时候能够被疗愈。我还会定期去做志愿者,主要是环保方面的。
回来以后我就准备去一个新的城市,换一份工作。选择新西兰的原因就是我知道这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保护的很好,我可以更加亲近大自然。
我开玩笑说自己是小精灵,要定期到大自然里边去吸收灵气,不然我会枯萎的。
(去新西兰的飞机起飞了)
我和老公说了我的计划,他很支持。我的父母心里其实是不愿意我走这么远的,他们就我这么一个女儿。
然而我决心已定,他们看我这么坚决,也不愿意让我为难,最后同意了。我于是开始着手准备去新西兰的事情。
决定去新西兰以后,我就开始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然后逐一攻破。考雅思,找中介,申请学校,申请签证,一气呵成。
我是非常善于制定目标并去执行的人,这点我感谢自己的执行力。
在浦东机场候机的时候,我写了一篇笔记,发在了我的自媒体账号上,主要内容就是自己34岁决定来新西兰留学了。
十几个小时后,我在新西兰落地,连接上网络以后,打开账号,一下子涌入了上百条通知,第一篇笔记就有40000多的阅读量。我心想,我不会火了吧?
很多人给我留言,大家都很佩服我的勇气,问我是怎么做到的,还有人问我也想去留学应该怎么办。
(第一篇笔记爆火)
这让我看到了,其实很多人心里有想法,但不能像我一样付诸实践,尤其是女孩子,到了30多岁的年龄,就更加容易被各种东西羁绊住。
我很直白地回答他们,为什么他们下不了决心,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就是想要的太多,既想要现在已经安稳的生活,又想要新鲜的体验,这是不可能的。做任何选择都是要有取舍的,所以当你想要的时候,你要先问问自己,你能放下什么?
第二个方面就是来自家人的阻拦,关于这个我想说的是,当你的意志非常坚定的时候,别人是能够感受到的,任何人都阻拦不了你。
我也想用我的经历鼓励大家,人生短短3万天,不妨勇敢一点,想做什么就去做。
所以我决定将自己在新西兰留学的经历分享下去,同时把这种能量传递出去。
新西兰是一个岛国,自然风光很美,环境保护地也很好,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食物的污染也很少。
(发际线前移了)
我到了这里以后,住在一个68岁的白人女性家里,每天跟她一起吃当地的食物。早餐基本就是三件套,牛奶、吐司和麦片,午餐在学校随便吃点水果三明治或者轻断食。
晚餐则比较丰富,但重点是,吃的要少。我这个习惯了中餐的胃对本地的饮食没有任何不适。更加神奇的是,20多天以后,我已经明显后移的发际线又长出了新的头发。
房东说她很关注营养学,因此在饮食上非常注意,不知道是不是跟这有关系,也可能是因为来到这里以后我身心都比较放松,没有对新环境的不适和焦虑。
所以,我还是很了解我自己的,我知道我在34岁的年纪,放弃国内的一切来一个陌生的国家留学,对我来说是正确的决定。
房东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太太,17岁的时候就结婚生子了,然而不久发现丈夫并非良人,经常家暴她,于是她离了婚,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有故事的房东老太太)
34岁的时候再婚再育,不久再次离婚,50岁左右的时候发现同居男友出轨,于是分手,一直独居到现在。
但她的生活很丰富,她会画画、烹饪、弹吉他、打手鼓,高兴的时候还会跳舞。苦难并没有打倒她,她依旧很用心地在生活,你能感觉到她充盈的内心世界。
她说:“如果你感觉某个人在阻挡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离开她,各有各的路。”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很多独立女性过好这一生所需要的品质,就是从不抱怨,无论什么时候都懂得善待自己。
学业之余,我依旧会去做志愿者,我发现这个国家的人似乎都很懂得享受生活,我在这里见到一个34岁、未婚也没房的年轻人,只有一台报废的车。
然而,他每年都要开着这辆车出去旅行,还把去过的国家都纹在自己的手臂上。穷似乎并不能给他带来困扰,而且他也不想去改变它。
(新西兰人的生活很惬意)
就连街上的流浪汉,都能随时背着立体环绕音响,提着啤酒瓶子和别人干杯,眼里的快乐是天然而纯粹的。
这让我时常想起我们国家的人,不管是辛苦劳作的农民、出入写字楼的白领、还是已经成功的老板们,都是风风火火地努力向前,一刻也不敢停下来。
你甚至不知道是谁在逼你,似乎一停下来就会挨鞭子,所以这些年,躺平、社畜、内卷这些词应运而生。
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个国家的人可以这样,不过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我觉得可能跟他们的文化有关,也或者是因为他们的社会保障比较好,有国家给兜底。
总之,他们活得比较轻松。我做志愿者的时候还遇到过一对老夫妻。他们已经退休了,在新西兰郊区买了一个房子,还开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小农场,养了很多小动物,生活怡然自得。
(我在新西兰街头遛狗)
我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和他们聊天,他们是新西兰本地人,再加上是老年人,因此口音有点重,但是我们依然聊得很开心。
当然,两个小时的时间,中间我还有工作要做,真正用来交流的时间可能也就半个小时,加上口音的问题,交流的信息密度是比较有限的。然而结束的时候,他们就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们家里过周末。
这多少让我有些吃惊,毕竟我对于他们来说,连朋友都还算不上,更没有到那种可以随便进入到家里的程度。
我觉得他们之所以会邀请我,一来应该是我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很不错,二来当地的文化也是比较开放的,他们对于异域的文化也很感兴趣。
我周末去了以后给他们做了中餐,他们教我打本地的扑克牌,我教他们斗地主,聊了很多有关文化差异的问题,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地周末。
(学生会竞选海报)
我也希望通过和另一种文化的交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更了解自己的文化。
我觉得在这里,我真的有重启的感觉,身心是一个很不一样的状态。我看到的不仅是文化上的差异,我还看到了很多不给自己设限的人生。
有一个做了25年农民的人,在40岁的时候开始上学进修,后来变成了商业导师,教当地人做小生意。
还有一个89年出生的年轻人,高中毕业就在做家具工人,后来出现了皮肤过敏,于是他在30岁的时候回到学校学心理学,现在已经做心理咨询师5年了。
他们也是普通人,并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持,也需要为生活而奔波。为什么他们的人生可以这么辽阔,可以随意切换赛道?是什么给了他们这样的勇气和底气?
我试着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来寻找答案,而这个答案更多指向价值观的多元化。
(新西兰的第一顿火锅)
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允许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模式,而不是被迫去追寻主流价值观下的所谓“成功”。
这和我喜欢不断重启自己的人生模式相契合,我也希望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对生活有更多不同的体验,每一次重启,就像选择了另一种人生。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这也是一种成功。
(欢迎关注我)
【口述:飞飞飞鱼】
【编辑:亦忘忧】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