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0 18:15:01|已浏览:124次
很多年前大陆学生去香港读书还叫“出境学习”,并没有“香港留学”这个概念,所以大家印象里认为香港读书不太算留学,其实也对。
但这只是我们主观上的感受,从教育部官方认证来看:
1)香港八大+都会、树仁+演艺学院的大陆毕业生,都能认定为留学生身份;
2)只要满足一定的出境学习时间要求,就可以享受留学生优惠政策,比如北上广深落户、留学生补贴、免税车购买资格等等。
除了以上两点官方法理层面的认可度外,在实际的学习、就业过程中,一个在大陆学习和一个在香港学习的学生也不会被同等看待。
首先,港校的授课语言是纯英文、教学内容更接近国际化、师资背景海外名校占比更高,而且香港的教育、教学模式跟大陆不同,从这一点上完全有理由将香港学习视为留学行为;
其次,找工作的过程中,香港高校毕业和大陆高校毕业,也不会被企业视为同等学习背景下的应届生,港前三去外企更有优势、大陆985去国企更有优势,同样能证明一些问题。
而且,香港留学的热度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中介炒起来的。
这几年大陆的就业和升学压力确实很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香港留学这条“捷径”,看中香港读书的留学生身份认证、一年制节省时间、费用更低、回大陆就业认可度高的优势,本来也是客观事实。
在这个过程中,中介起到的作用最多只是引导和包装的作用,真正有需求和做选择的还是学生自己。
退一万步讲,对于“香港留学”这个既定事实国家支持、企业认可、学生不排斥,怎么热心群众就认为人家站在歧视链条底层都不配呢?
何况港校现在申请门槛也没那么低,985背景的学生申请前五所都不一定稳拿offer,瞧不上香港留学的人也真不知道是哪来的自信和错觉...
其实不说我带过的学生,很多人在香港读完书以后回大陆确实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我自己在港中文毕业之后,也确确实实受惠很多,比如上海落户、进入四大、自己创业等等。
如果我当时双非本科直接就业,或者勉勉强强考上个双非研究生,真的还是会继续在一些小公司里面熬工作资历,然后N年之后才攒够经验获得一个别人起步就有的机会。
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把在香港学习视为留学并没什么问题。在香港读书生活的一年,给我的感觉确实跟在大陆不一样,这点只要真正在香港呆过的人就会有同感。
而且反过来想,港澳地区的高中生入读大陆的本科硕士,也不是跟大陆学生一样参加统一的高考或者研究生考试吧?
02.当然,我们判断香港学习算不算留学,除了跟大陆学生比较,还应该跟大陆学生去海外的英美澳洲等地读书进行比较。
从这个角度来看,香港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氛围又不完全跟欧美一样。
港校的教学风格、教育制度只是偏欧美,但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亚洲高校的特色,师生来源中也有相当比例的亚裔、大陆背景,所以留学体验肯定不如欧美国家。
而很多人认为香港读书不能算留学,抓住的关键点其实也就是留学体验这方面的问题――香港靠近大陆,虽然比大陆更开放,但也不是纯正的西式生活环境、学习氛围。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两点:
1)香港的学校不多,留学热度是近些年才上来的,跟英美这两个几十年长盛不衰、留学体系和品牌效应已经非常高的留学地区肯定是没法比的;
2)跟澳洲、加拿大甚至爱尔兰、新西兰、新加坡这些留学国家相比,香港的学校虽然能打,教学质量和国际知名度也不落下风,但留学目的会稍微有所差别:
澳洲、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以及新加坡这些留学国家学校排名比较高的也不多,很多人会在刷学历的同时考虑当地就业或者移民;
而香港整个社会的竞争很激烈,产业体系不太健全(偏金融、旅游、零售等服务业,教师、公职岗位等又基本只对local开放),所以大陆学生在香港留学绝大多数是为了刷学历,除了金融相关专业毕业生,其他人不太可能在本地就业,更不太可能办永居。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因素,香港学习在大家心目当中属于留学范畴的感受就不太可能很强了。
03.最后,扯些题外话:
其实我们判断一个学生出境学习算不算留学行为,潜意识里的标准倒也不是出没出国门,而是留学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社会福利是不是比我们好。
也就是说,只有像英美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才比较符合大家心目中标准的留学去向地。
我们在实际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水平、学校质量的时候,也已经预设了一个主观印象――弱国没有发达的教育水平,经济体量不大的地区不会有很好的学校。
再说得耳熟能详一点,那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基础究竟如何,我们也只是凭借观念印象下了一个武断的结论。所以我们对于这个地方的学校乃至于教育的看法,其实也是充满偏见式的印象。
言归正传――
香港读书算不算留学,教育部已经有了定论和解释;
去香港留学到底值不值得,留学生自己心里也会有一个选择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