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12:02:24|已浏览:61次
由于喉咽部有许多复杂的软骨与肌肉组织,看不见又不易由人随意调节。因此许多歌者,甚至一些声乐教师在打开喉咙的认识上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
1、第一个误区:压喉
声带在甲状软骨喉结内,打开喉咙最重要的外观标志是喉结下移。不少歌者和声乐教师为了打开喉咙错误地认为,只要喉结下移了,喉咙就打开了。
于是,由于不了解打开喉咙的原理和方法,而靠舌根压喉以达到喉结下移的目的。结果喉咙逼紧,颈部紧张,喉咙没打开,声音暗小涩出不来。
打开喉咙的重要标志不应是看喉结是否下移,而应该用听去感觉舌骨与甲状软骨是分开还是重叠,只要舌骨与甲骨分开即为打开喉咙,而这分开是靠强大的吸气的力量。
强大的吸气力量使喉咙向下,要有向下的意识,而不能用其它机械的方法,更不应将甲状软骨机械的固定在一个低位置上。教师用听去判断,歌者本人用感觉去体会打开的声音,打开的感觉应该是舒展、舒畅、不挤卡的,而不仅仅用眼睛去判断。
在甲状软骨与舌骨吸开的基础上,咽管拉长喉咙打开具有伸缩性,这种伸缩性也就是咽管的长度是由生理结构及音高音色决定的。
一般来说,中音低音声部由于声带长而需要与之相配的咽管相应增长,于是喉位低。而高音声部由于声带短需要与之相配的咽管相应短,喉位相对于中音低音略高。
2、第二个误区:撑喉
由于对打开一词的误解,或是由于不了解发声的原理,许多歌者和声乐教师一提打开就连声门也打开了,声门打开失去了声带靠拢振动发声的基础,声音漏气、空洞、摇晃,没有色彩、没有穿透力,有些教师不了解这是违背科学的错误发声。
反而还误认为这是气息裹着声音,给学生建立错误的声音概念。这种声音位置低、耗能大对声带构成的负荷大其负面影响一时还不太明显。但它对声带潜在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久而久之会造成发声器官的病变,打开喉咙获得丰富优美圆润的声音是要以声门靠拢振动为前提的,没有声带靠拢振动发出的基音打开喉咙也就失去了意义。
3、第三个误区:声音落在喉腔内重喉音
打开喉咙是为了使喉外肌松驰,不干扰声带正常的振动,建立咽管声音通道使之与声带配合扩大美化基音,使声音传远。
许多歌者为了保持错误的打开,喉肌用力二腹肌僵硬喉内肌不能独立工作,致使声音在喉咙里响,这种声音笨重、做作,歌者自己听着大,近处听着声音炸,却不能传远,声音没有弹性,没有伸缩性,只能大不能小,声音线条不清晰明了,音色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