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3 16:43:11|已浏览:70次
儿童歌唱发声训练与成人歌唱发声从本质上是一样,但是由于发声器官和语言条件的成熟程度不同,所以教学方向和目标上会有差别。
儿童的语言习惯尚未建立,唇齿舌喉各部器官的状态相对消极、松散,教师需要用较多的时间篇幅帮助其校正语言发音器官动作的规范性。成人学习歌唱多数也存在语言校正问题,但是成人各部器官发育成熟,可反复试错,儿童却如同一颗娇嫩的树苗,需倍加仔细呵护,如果完全用成人歌唱发声的概念和方法来指导儿童歌唱发声,尤其是男孩,将很难获得明显效果。
对于儿童来说,其发音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较为纤弱,所以使他们安静、柔和地进行歌唱,是其歌唱发声教学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原则。
过分地追求音量和明亮,是违背儿童生理条件的,这就好比在体育运动中,要求较小年龄的孩子做负重或剧烈的跑、跳、转等动作是一个道理。而体育运动中造成的肢体损伤是易于辨认的,而声带的损伤则不容易察觉,会使人终生受害。
儿童在自然歌唱发音状态下,真声的成分较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谓的“白嗓子”的状况比较多,“白嗓子”未加修饰,笨重而直白,对嗓音的伤害比较大。在儿童声乐的发展历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这种所谓“自然”的,趋于明亮、紧实的声音,就是儿童声乐应当追求的目标,并将其作为美好“童声”的判断标准。
从生理的发展规律以及声乐学习的规律上来说,使用基于呼吸支持之上的、倾向于柔和、优美的声音进行练习和歌唱,能使歌唱者更为自然地、容易地协调参与歌唱的各器官。这种有呼吸衬托的,介于真、假声之间的发音机制,被称为混合声歌唱。声乐教师在教学初始,首先要杜绝儿童大声的喊叫,其次要校正位置过低的“白嗓子”现象。
随着声乐研究地深入,成人歌唱教学早已讲求真声假声有机地相结合混合声色彩,儿童歌唱发声也应当是这样的一个方向,问题的难点和重点,就在于如何分辨儿童的白嗓子、假声、混合声。儿童的嗓音本身比纤细,辨识度不明晰,所以作为教师,应当谨慎、细致地去辨别。白嗓子是直白的、低位的、紧实而缺乏松弛,低音区(小字组的la至小字一组的re)过于真实,且演唱到小字一组的la时就非常吃力,没有余地了。假声是虚弱、无力的,音量、力度都非常小,唱到低音区(小字组的la至小字一组的re)就几乎没有声音了;而混合声的特征是:低音区不过分实在但是可以落下来、中音区自然松弛且有余地、高音区(小字一组la至小字二组re\fa)纤细、轻盈并不吃力。
综上所述,儿童歌唱发声训练应当遵循以下的三个原则:1、指导儿童歌唱发声,须以校正其语言习惯为基础;2、儿童歌唱发声须以发展以呼吸支持为基础的真假混合声为主导方向;3、指导儿童歌唱发声须将追求优美、柔和的音质为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