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3 16:42:06|已浏览:174次
1、什么是声音“挤卡”?
声乐理论真是一桩充满着想象力的事物,相比学术化、系统化的专业术语,许多根据日常琐事从而形容声音的民间词汇,更令人觉得生动形象。
由于这些诙谐的民间词汇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久而久之,它们便替代了书面上专业术语的作用,即便是声乐老师,也越来越喜欢使用这些口语化的民间词汇,“海豚音”、“撕裂音”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关于挤卡这个词是否出自于民间,目前已经没有办法考证,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我们很难在专业的学术论文,或声乐书籍上面,发现它的踪影。记得第一次看见这个词,还是在百度高音吧呢。接触唱歌的时间越久,渐渐发现,不论声乐老师,还是专业歌手,甚至是音乐学院里边的老教授,都将挤卡这个词挂在嘴边。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人给出的挤卡范例,来分析挤卡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声音。发现,这些挤卡范例,在声音效果上几乎没有差别。这就意味着标准非常统一,不必一个又一个分别进行讲解。
所谓挤卡,即是喉外部肌肉过度用力,强行绷紧声带,以至于声音变得非常憋,非常窄。比如我们搬动一件重物的时候,下意识所发出的狰狞的声音,就是挤卡的终极形态。当然,一般来说,唱歌不会那么夸张,只是,我们需要明白,挤卡也有一个程度之分。
由于喉外部肌肉过度用力,如果到达高音区,往往还会容易触发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喉头上移。这个时候,声音会在又憋又窄的同时,变得尖锐不堪。
2、为什么会挤卡?
通常来讲,我们说话的时候,喉外部肌肉都会自然而然地处于一个相对松弛的状态,至少还没有见到过谁在说话的时候,喉外部肌肉就会紧紧地锁死,致使声音变得又憋又窄。
这个现象说明了,没有人会觉得挤卡的声音好听,大家本身也都有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向正确方向靠拢的这样子的意识。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只要一到唱歌的时候,大家往往就会忍不住去挤上一挤呢?
答案就是高音。说话的时候,我们的音域基本上都处于中低音区,因此,喉外部肌肉就会相当松弛。即便是唱歌的时候,中低音区喉外部肌肉往往也不会怎么用力,在这个音域,我们只需要保障声带正常闭合即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的发声习惯,我们的声带也确实会给予我们很好的回馈。
但是一旦到达高音区,我们的声带就要在闭合的前提之下,进一步拉紧。这其实是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动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根本就没有这样子的发声习惯。
因此,我们是很难让声带像正常闭合的时候,那样自然而然地去进一步拉紧的。于是,正如我们搬动重物的时候会忍不住绷紧脸一样,下意识动作来啦,就是喉外部肌肉开始用力。
喉外部肌肉与喉内部肌肉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的喉外部肌肉用力的时候,就会牵涉喉内部肌肉,包括甲状软骨对于声带实施压力,致使它强行拉紧。
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确实能够将音域扩宽,甚至能够做到一直以来被声乐老师们所强调的金属芯,负面影响就是声音实在是不好听,完全没有通畅性可言。
3、避免挤卡的方法
头声优于胸声
头声就是许多人所理解的假声,只是,这个假声它是纯净的,有密度的,参照迪玛希的吟唱。许多同学挤卡的原因,往往就是胸腔过度拉扯,而当我们使用头声的时候,我们的肌肉群就更容易处于松弛状态。注意练习头声的时候,要尽量地让自己的口腔保持空旷,建议可以使用“Wu”或“Fu”这样子的元音来进行练习。
下行优于上行
练声自然离不开音阶,通常来说,许多声乐老师更喜欢使用上行音阶来给学生进行练声。可是,如果存在挤卡的问题,那么,就更建议使用下行音阶来进行练声。这是因为,上行音阶本质上是从重机能渐渐过渡到轻机能的过程,这是非常不利于喉外部肌肉的松弛性的,毕竟,起音太过于沉重。而如果使用下行音阶,起音就会直接处于轻机能的松弛状态,随着音阶逐渐往下走,更容易保持。
连接优于质感
这一个小节是针对许多太追求高音真实度的同学,在扩宽音域的初期,千万不能执着于足够真、足够实的高音。诚然这样子的高音听起来非常过瘾,但是万事一定都有发展过程,真实的高音,应该建立在声带能够自然拉紧,喉外部肌肉松弛的前提之上,我们要先让自己的声音没有坎,没有断层,自此才能够继续追求充满真实感的高音。
4、客观看待挤卡
要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我们的声音,不论什么样的声音,都不应该一棍子打死,彻底扼杀于摇篮中。就像挤卡,上文已经论述了足够多它的危害,可是,对于极个别特定人群来说,也还是拥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比如,对于一个声带闭合能力极差的同学,常规的闭合练习手段,已经不能够让他的声带闭合好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妨试用一些极端的练习手段,其中之一,就是挤卡。
相关内容推荐:
MAXKID夏令营 | 暑假嗨一夏,声乐 艺术创造营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