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学网!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百学网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声乐培训学习班

声乐培训学习班

来源:爱必学

2021-07-23 16:40:36|已浏览:160次

美行思远少儿声乐培训学习班,讲述关于呼吸与气息的70条知识:

36. 歌唱的呼吸力度,必然会影响发声器官的状态,它应在不断运用和渐进的训练中形成并增强控制力。高音用力是用在呼与吸的对抗上,越到高音对抗越大。

37. 唱低音时,声带松,气息通过声门的压力就弱;唱中音时,声带较紧,气息压力就渐渐加强;唱高音时,声带更紧,气息压力更强。一成不变的吸气方法会导致歌者失败,不同乐句都必须有不同的气息吸入量。字、音、气三者永远不能分离。

38. 无论什么时候,气都不能过紧和过僵,这会使声音发硬唱不动,高音唱不上去;也不能太松,这会使声音没力量,失去支撑,从而加重了咽喉及声带负担,使声音空洞无力。

39. 要吸中有呼,呼中有吸,这种又呼又吸的感觉能一举两得,既能控制气息,又能使气息流畅。但吸着唱的感觉不能过,否则就会影响气息的自然流动,声音就僵了。

40. 自如地换气,是歌唱艺术的重要技巧。要把握换气时机,不要失去呼吸支点。气量不足时,不要加力收缩腹肌,要扩张两肋。

41. 换气前找好乐句“气口”,什么地方换,要心中有数,到了“气口”处,不要想换气,只想腰部轻轻一缓劲,气就进来了。气在腰上换,要掌握一个“快”字。换气时,每一句都要有开始的感觉,换气也是音乐的表现手法。

42. 换气不及时,会使横膈膜压力控制不力,造成声带振动不平衡,无法形成正常的气柱支持,从而导致声音发虚,上气不接下气,这也就是失去呼吸支点的症状。

43. 呼吸要稳定地放在腰的周围。起音与呼吸有关,音起得好,既不费气,也能听到自己好的音色。

44. 呼吸要有弹性。当完成了下肋向两侧扩张,小腹向内微收的吸气动作后,腹部仍要具有弹性,不能有任何僵硬的感觉。否则,喉部肌肉也会紧张。

45. “叹气”感觉是让你体会中低声区的气息流动和避免肩胸部紧张。在叹气松胸之后,腰部特别是后腰部不仅不能松,相反地还要更加充实有力,后背也一定要有气感。

46. 呼吸训练可以用长音练习和弹性练习交替的方式进行,长期坚持才能提高能力,才能运用自如。呼气的方法比吸气的方式更重要,气一定要自然平稳送出,切不可过冲挤出、吐出。

47. 如果能听到吸气的声音,说明吸气的通路没打开,有阻力。吸气动作是个巧劲,也是功夫,应在吸气的一刹那,有个身体一松的感觉。吸气时,除横膈膜和腰部外,其它任何一个部位紧张都吸不深。

48. 好的声音是用气息吹出来的,像吹瓶子口一样,特别是在高音区。这需要自下而上畅通的管状腔体,好的声音是坐在气息上的。

49. 在初级阶段,是在打开喉咙发声的基础上练气;在高级阶段,则是在气息基础上练声。呼吸是自然的功能,不可以用强力支配它,要在自然基础上建立应有的歌唱呼吸,要分辨呼吸过猛和呼吸均匀之间的区别。

50. 声音必须坐在气之上,气息就像一个缓冲器,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声音坐在或靠在气上是美声唱法最重要的基本功。一开始就要在喉咙打开的基础上学习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和有控制地运用气息。

51. 从心理上,一定要使歌唱者认为发声只是气息的传送,气息将声音输送至咽

腔、口腔、面罩、头腔而发出共鸣,声音强弱是由气息与声门控制的。气息强,声带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就弱。另外,音强与共鸣腔有关,腔体越大,腔体结构质地越结实,则声音越强。

52. 声音的力度就是音量的大小,音量的大小与用气多少有关。不要用气息强力冲击声门,“若十个人同时争入一门,其门必破,要排队有序而入”,这就是气息与声门的关系。要力求用最小的气息,去获得最大的声音效果。

53. 有了小腹内收和横膈膜及两肋的支持,就可做到用最小的气息消耗,唱出最大的声音。要学会“用气息控制声音”,不要用喉头控制声音。

54. 增强音量,主要应加强对气息的控制与腔体的调节能力,使声音产生不同程度的强弱变化。加大音量的关键是加大气息的力度。气要吸得深,两肋与腹腰肌要控制有力。同时,共鸣腔的活动幅度要相应加大,调动各共鸣器官通力协作,共同完成扩大音响的作用。

55. 对初学者来说,用气、用声过大和过冲会使喉咙本能地收缩和发紧。要发展音量,也要学会控制音量,学会谨慎地运用和调节音量。若用大气量过分挤压声带,这会使声音失去自然美的特点,会把原本自然、简单的歌唱发声动作破坏了,使发声歌唱变得艰难痛苦,要根据不同的音量和音高需求,合理经济地用气。

56. 唱低音应与唱高音一样,气息不能垮,都要有头腔共鸣的高位置感觉。人要挺拔,声要立,气息往头上走,胸和喉不能压,这样唱出的低音才能饱满、浑厚、圆润,且有助于音域的扩展和高低声区的统一。

57. 歌唱时,气息不断往外流出,气柱越来越短,同时小腹也向内收进,帮助压迫使肺中的气呼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把“支点”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保持不动。但应记住的是:虽然“支点”随气息呼出会不断上移,但一定要保持住往下并扩张的力量,越是好的歌者越稳定。

58. 节约用气就是要咬住“字腹”唱,用最少的气去唱完这个具有一定音高和音量的字腹。字腹是字的最长部分,它靠高气压有控制地送出。

59. 没有气就没有字,气要送足,字要收清。没气就没腔,没气就没情,没气就没神。歌唱中气息的深与浅、长与短、连与断、变与换,要精巧地用气。要以感情的需要带动呼与吸,只有融入感情的呼吸才能声情并茂。

60. 如何将气息揉进歌声中,是歌唱优劣的关键所在。从开始吸气到唱完最后一个音,横膈膜始终都不能放松下来。学唱者每日应做一些无声的呼吸练习,这将使他养成不自觉控制气息的习惯。

61. 当歌唱力量不足时,我们应“用点气”,不要“用点力”。用“气”自然要用“力”,但用“力”却不一定转化成气息。所以,“气息运动”比“气息支持”的说法好。“运动”可使气和声混在一起送出,而“支持”往往被理解为是静止的、僵硬的。

62. 获得气息支持有两种不同的学派观点:一种是肋骨向里挤压,一种是保持向外扩张,前者有助于声带闭合,后者有助于获得后腰肌肉的支持,并使喉部打开放松,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良好的气息支持,可以使人即使在神经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唱得很好。

63. 气息的“支持”和“僵持”一字之别,差之千里。支持是气息均匀流动的保障,僵持是不动,只有流动的气息才能完成各种声音技巧。要依靠气去唱,要用气息支持去唱,不要用气去唱。要用吸气起音去唱,一吸气横膈膜和肋骨就扩张了,就把声音架起来了,就得到气息支持。

64. 用专业术语评论一个歌手的声音训练程度,常简单地用深和浅两字。所谓“深”就是看你的声音是否有深至横膈膜的通畅气息支持。所谓“浅”就是声音的支持点在胸腔,甚至在口腔。

65. 声音训练的程度深浅,张嘴就听得出。这主要是指气息的深浅,也是上下与前后打开状态的深浅。一定要把习惯的、自然的胸式呼吸方法转变成人为的、强化的、适应于歌唱的腹式呼吸方法,声带要感觉在横膈膜以下,劲要用在腰部和后背上。

66. 气息僵化是指吸入大量气息后,憋在胸腔里不滚动,不能形成歌唱的动力,反而成为歌唱的负担。其原因是没能积极地使用“横膈膜”,气息不深,不能形成自下而上的力量。

67. 气息控制:就是腰部周围要有轻微的、富有弹性的膨胀感,“吸着唱”似同“打哈欠”,这也是气息自然控制的过程。

68. “气尽则声嘶,声嘶则力竭”,这是声音与气息之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大换气,小偷气,不蛮喊,留余地”,这是根据唱句需要而采取的不同用气技巧。

69. 气能载声,也能覆声,僵持的气息也能唱出响亮的音,但毫无弹性,没有颤音声波,只能强不能弱,缺少泛音。只有气息流动起来,声音才不仅会有弹性,还能保持高位置。

70. 声音统一,即声区、位置、共鸣、音色的统一。这四个要素的统一,是建立在气息统一基础上相辅相成的统一。作为声乐艺术的支柱,用气的原则是:深、通、活。所谓“要做声音的主人”,就是看你是否能把声音真正把玩在气息的掌控中。

相关阅读推荐:

声乐培训学习班 | 关于呼吸与气息的70条知识(上)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上一篇:声乐培训学习班
下一篇:音乐基础学习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