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学网!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百学网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声乐学习课程

声乐学习课程

来源:爱必学

2021-07-23 16:40:33|已浏览:102次

什么是声带,声带又是做什么的呢?本文将给大家科普一下我们在歌唱的时候,声带的运作以及什么是胸声、头声、混声。

1、声带的工作机理

声带的模样就像是你拍照时用食指和中指比出的一个V字,或者说,像剪刀一样,它水平地躺在我们的下巴和脖子的交接处,也在气管的“入口处“,V尖朝着你的鼻子方向,V开口朝着你的脑后方向。当气流经过声带时,声带会震动起来互相拍打,拍打的频率越低,产生的音高就越低;拍打的频率越高,产生的音高就越高。

那么如何让声带产生高频率震动(高音)?

大约一个世纪前,意大利的大师们研究出了最科学的发声方法:让声带大部分都闭合起来,就像剪刀合拢一样,只剩下靠在边上,边缘上,一小部分的肌肉保持开口震动(V开口的位置),这样一来,大量的气就会被声带挡在下面,只有少量的气在边缘的开口处通过,这样边缘开口上的气压会大大地加强,这边缘开口的声带震动也就大大地加快了,既省气又省事啊!而且,边缘上的开口越小,它震动的频率就越高,被挡在声带下的气就越多,经过声带的气就越少。也就是说,越高音,反而越省气,越节省声带资源,越省事!

没错,这就叫做声音边缘化,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关闭唱法,这也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它能让你轻松地发出很高的音。

2、什么是胸声?

在歌唱中,声带的闭合主要在两组肌肉主导的模式下进行,第一组叫甲杓肌,也可以叫声带肌(Thyroarytenoid Muscle,简称TA肌肉)。这组肌肉可以说就是声带本身,它整条跟声带完全附着在一起,就像饺子馅和饺子皮一样,里面的肉就是TA肌,外面的皮瓣就是声带。当TA肌发挥作用时,它会缩短,增粗,增厚,让两条声带的size都变大,因此在触碰时,触碰的面积就增加,产生了更加实在和有力的声音。这种声带闭合模式相对来说震动频率较低,音色浑厚,沉稳,更容易在胸腔里产生共振,所以我们把这种以TA肌肉主导的声带闭合所发出的声音叫做胸声。

3、什么是头声?

声带闭合中第二组肌肉叫环甲肌(Cricothyroid Muscle,简称CT肌肉)。CT肌跟声带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是呢,当它工作时,它会把两条声带水平拉长拉紧,声带被拉长后会变薄,就像一个面团被拉开后,厚度自然下降(对,跟TA肌的作用正好相反),这时两条声带触碰时,只能(横截面上看)部分甚至只有边缘触碰到对方,触碰的面积大大减少,被变薄变轻的声带的震动频率大大提升,因此可以产生显著的高音。如果边缘闭合十分高效,那么发出来的声音同样结实有力且集中。我们把这种以CT肌肉主导的声带闭合所发出的声音叫做头声。

4、胸声+头声=混声

当我们从低音唱到高音时,实际就是TA和CT两组肌肉不断地协同作用,越低的音TA主导的越多,越高的音CT主导越多,但无论是多低的音还是多高的音,TA和CT都互不放手,始终紧扣对方,这种控制要是训练得当,基本能赋予我们三个八度左右的音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混声。

上面声带的工作机理里说“像剪刀一样合拢”的声带工作模式,其实更适用于“海豚音”哨声的实际工作情况。也就是说,在基本修炼完成这个三个八度左右的音域后,如果还要连接到超级头声区或者哨声区,才需要进入这种模式。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上一篇:孩子学声乐
下一篇:声乐基本功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