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学网!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百学网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合唱艺术的包容性

合唱艺术的包容性

来源:爱必学

2021-10-08 18:53:19|已浏览:128次

所谓合唱艺术的“包容性”可以从两个意义上去理解:一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它对各种音乐知识、文化的综合性;另一方面则是合唱艺术对参与者的开放程度要远远高于其它音乐艺术门类。这里提到的“包容性”指的是后者。柯达伊创立“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育理论,并以推广合唱为主要手段来实现这一理论,是与匈牙利当时的人口、经济状况密不可分的,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其它国家,当然更包括中国。不言而喻.随着人类文明的迈进,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要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会一种乐器,显然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更多的人需要接触音乐、接受音乐教育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人人合唱”。这是由合唱艺术对参与者的包容性、开放性决定的。

从合唱艺术自身的表演特点来分析,几乎每个人都拥有最方便、最经济、最富于表现力的乐器――声带。它给推广合唱艺术的实践带来最大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往,人们一提到学音乐就想到学乐器,这种盲目性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是经济投入大,学习者缺乏兴趣,最终的结果是大部分人不了了之,永远成为音乐的门外汉。而歌唱在最初阶段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能力,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任何喜欢歌唱的人都可以接触合唱艺术。有这样一个无压力的、充满兴趣的开端是非常乐观的。从简单到复杂、从齐唱到多声部合唱,无论在业余合唱团,还是在专业合唱团,参与者都会领略到合唱的乐趣,走人音乐艺术的殿堂。

集体训练是合唱教育的主要形式,面广而效率高。一个合唱队最少可以有8个人,最多可达上万人。尽管上万人的合唱队属于特殊情况,但相对于器乐教学中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合唱无疑解决了音乐教育中师资不足的问题。合唱的训练过程也就是队员的学习过程。在一个合唱队里,无论从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基础还是自身能力上,队员之间总会有差别:音色、音量好的也许读谱差,读谱能力强的也许表达不准,声音脆而亮也许缺乏气息的控制,有了好的气息也许没有好的吐字,对音乐的理解把握各不相同,嗓音的条件又决定了音域和音色的不同??这些问题在合唱队的训练中都可以得到解决,扬长避短地得到互补。比如把声音相对尖细、清晰、圆润的队员分到高声部,反之声音粗壮、浓厚、饱满的分到低声部,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分到中声部。同时,较好的队员也会影响较差的队员,指挥的提示与示范等学习方式,都会在训练过程中逐渐缩小差距,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利用有限师资、最大程度地扩大音乐教育的目的。

相关阅读:

合唱艺术的独特性与包容性

MAX-Camp | 北京?艺术音乐主题研学营,满足十一假期的所有期待!

文末福利!!!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学习声乐、钢琴、美术等艺术课程,那么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美行思远少儿艺术在线老师,领取一下免费试听课哦!!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