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 18:52:18|已浏览:138次
声乐无换声区训练法是当前声乐教学的一个重大突破,能将问题简单化,避免不必要的环节,加声乐训练进程,其实质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混声。具体理念如下:
1、建立“一步式”混声视之为唯一、正确的崇高信念。无论男女高音、中音、低音,不仅在高声区要混声,在中声区混声,更要在低音区混声,要自然流畅,不能做作,注意唱低音不要往下压喉强调胸腔;唱中音不要追求大音量而去撑喉、撑口腔;唱高音不要勒紧喉咙,推挤、砸、绕声音。
2、要做到气、字、音同步进行、同步结束。起音时三者要统一,不能强调突出某一方面,不论声音高低,气息保持和控制都由腹部丹田来进行,唱中低音气的走向在下两肋中间丹田处,歌声向高音进行时,气息保持和控制靠丹田和腰部四周进行。字和音是向气的上面走动,气是字和音的支持,字和音是气的依托,三者汇集在一个焦点上,并在此点一起唱出。其音响效果就是:中低音区圆润、柔和;高音圆润有金属效果,声音具有穿透力、响亮达远。而不会卡紧脖子不会漏气。做到字字清楚、圆润,根本没有换声区和换声点。
3、利用高位置及混合共鸣。混合共鸣包括胸腔、头腔、鼻咽腔、头腔等共鸣混合在一起,不能夸大某一方面,无声区训练法就是不论什么音什么字都是高位置,在深呼吸高位置上起始,这样的声音既具有胸腔共鸣,又具有头腔共鸣。在旋律大跨情形下起音似乎哼出,为后音打好物质和心理基础,犹如撑杆运动员经过助跑,顺势凌空而起的感觉。唱同一音高时应注意高位置的保持,音量均匀、音色一致、统一没有过渡音的感觉。
4、利用气息支持进行混声。所谓气息支持混声,是让字和声建立在气息上,即气息流畅,声音才流畅,气沉丹田,声音才丰满自如轻松。即在起音一刹那,可以先用少量、微弱的气流通过鼻咽腔,同时保持腹部及两肋保持扩张状态(避免收腹起音),如果脱离气息支持的声音就不是乐音,很可能出现虚声、沙声、破音、卡克音等,有气息支持的混声,犹如用气流把各个字或者说各个音串起来,比较均匀送出去。出现低音的音量不大,随着音域向上递进并逐渐增大,音色渐亮。到高音时字和声已飞出头腔,发出金属般的声音。
5、利用母音转换方式。在发声训练时首先采取“I”(咿)母音进行混声,即上下门齿轻轻咬住自己手指,借以达到上下齿分开的目的,然后将舌尖抵住下齿背;中声区起音时与头、咽、胸腔搭上,高音区逐渐加大气息的控制力,这样就容易混声了。第二和母音”U”唱出一个轻松纯正的“u” 母音就是混声;第三个母音是“iou”,先用中等音量读“iou”,读的比较纯正后,再加大音量,由弱到强,由强到弱。当用音阶练声时,注意“iou”的三个音节(i?o?u),每个音都要清晰可辨在腔体里流动,先从中音区向上递进,然后从高音向下,直到小字组a。
6、利用感觉和心理暗示。体会头腔“抓住”的感觉,在低中高各音区,即或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要在头腔“抓住”一个起音点,这个点就是头腔共鸣点,“抓住”是心理的感觉,也是通过心理意识去“抓住”、去“固定”,一个出字点或出声点,都是神经性本能的体现,然后将字和声投射到头腔额窦中去;同时这种心理反应会激励声带和周围肌肉群的肌能,使之产生恰如其分的能力,并能协调运动。这种“抓住”的感觉在高音时,能防止喉部肌肉紧张、僵硬, 能消除高音恐惧心理,增强唱高音的自信心;会使声音稳定、安全,使音色纯净、甜美,金属性较强;歌者不论演唱任何一个字一个音,应将中低音区就“安放”在“面罩”中,整个声区达到匀称。所谓“安放”就是从高位置说出字和声,然后自然地、轻松地顺着硬腭向前送出,并使声音得到适当共鸣,然而这种共鸣具有依附和悬挂的感觉,或者说“放置”在一个稳定的“位置”上,能让字和声落到“实处”,没有换声区的界限和换声点痕迹。
7、联想和想像是先导。想像是行为和动作的先导,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联想和想像,启发学生去理解歌唱和发声技巧,当学生声音送不出去时,教师会启发他向前上方往远处唱,人站定声音走起来;还有学生起音韵腔很重时教师就会让他体会书法中起笔的瞬间要提腕、藏锋、收锋等。在使用声音时,要调动联想和想像,使音量大小、能量消耗、声音强弱的布局等,能恰到好处的控制好,演唱轻松自如联想在水上飘动、在草坪上走路轻盈。在起始音上要准确无误的在高位置上发出,像钢琴家演奏前的瞬间,像芭蕾演员起舞的脚尖准备等。这样的想像越丰富、越生动、越具体,理解就会越深,技能掌握的就会越快、越牢靠。
文末福利!!!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学习声乐、钢琴、美术等艺术课程,那么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美行思远少儿艺术在线老师,领取一下免费试听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