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 18:51:29|已浏览:117次
近年,愈演愈烈的民间声乐展演、赛事、电视台的声乐类娱乐节目,似乎打消了很多人对“报考高等艺术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是否会越来越少”和“大学声乐毕业生就业、择业前景艰难”的疑虑。面对中国声乐艺术的专业与非专业群族,以及立志声乐学习并欲将其作为今后安身立命之本的广大青少学子,不同类型的声乐论坛、讲座、理论文章乃至著作也随之增多。
从1927年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前,声乐艺术理论有关的教材、书籍等出版物寥寥。而1949年以后到今天,中国专业声乐教育者被要求重视理论研究,使得声乐艺术理论建设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特别是职称评定有了“必须在核心刊物有若干篇文章发表”的强势规定,迫使高校的声乐教育者们进入了“必须写”的状态。
在我看来,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无论你的演唱具备了多么强大的优势,你也必须具备足够的理论研究能力,因为我们热衷的声乐艺术最终传递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深的意义在于传递文化。无论对于歌者还是教育者,理论研究是将实践经验提炼、总结并指导实践的重要手段。奥地利声乐教育家F.M罗蔓说过:“声乐教师的理论应该是从自己的演唱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但是,提炼、总结需要相应的理论研究能力,这种理论的提炼不是简单地对实践做一种口头解释,而是要将声乐思想和行为过程、结果用文字形式将其准确地表述出来,产生研究价值、学术价值、指导实践的价值乃至传承价值。
近年来,无论是专业圈还是非专业圈的理论活动、出版物(含自媒体)的推出,都已呈难以抵挡之势。然而,当我们静观部分声乐理论的理论源头,发现其中有些不是来自自己的声乐演唱实践,有的是将他人的理论移花接木据为己有,也有的毫无演唱技术支持完全凭借天马行空的感觉想象而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很多艺术院校会将自己的毕业生(其中不乏专业不达标、不适合进入艺术院团工作的毕业生)留校执教,他们中有些人缺乏足够的专业水准和舞台经验,只能靠师承、书本和常年执教摸索的经验实施教学,“声乐教师的理论应该是从自己的演唱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这句话对他们中的某些人就难以适用了。在声乐教学领域,虽说教学经验有助于教学,但靠教学经验实施“经验教学”而不是“学术教学”的现象,随着声乐教师队伍结构的改变正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
在诸多声乐讲座和声乐理论著作中,不乏有专业声乐教育者将几十年的教学之道总结成文、汇集成册;也有从其他领域转入声乐教师队伍的人因为喜爱声乐教育而凭自己的经验加想象、声乐文献的阅读分析,以及对他人演唱或音像演唱资料的猜度,写下洋洋万言之作;还有些“跨界”歌者,一生钟爱唱歌,同时好为人师,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和声乐教育,仅凭借几首时髦歌曲的演唱,便心得颇多,从而跻身声乐教育或声乐教育普及领域,甚至还举着“高手在民间”的牌匾四处布道。其实,一如众人所谓“任何事情都具有它的两面性”,从积极的意义来说,我们倡导艺术门类百花齐放、艺术思想百家争鸣,声乐理论的健康发展可有效地推动中国声乐演唱及教育水平。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争议、有分歧,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理论的提出,立足点理应是自身的演唱实践,不要或是尽可能地避免某种理论对实践的误导,或是给他人及后人带来伤害,也要避免某种错误的理论对声乐艺术产生某种程度的亵渎。
为了避免声乐理论对声乐实践的误导,立论者一定要“供出”理论的源头出自哪里,作为一个声乐教育者,自我的演唱实践是必须的。而通过自我实践去提炼、总结、验证一种理论的正确与否,则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演唱实践的能力。一个连自己都唱不明白的人、一个从没唱过的人,他们形成的声乐教育理论的“源”在哪里?立论的根据来自何处?
人们对某些“声乐教师”“声乐大师”的理论最大的质疑莫过于:如果你的声乐技术理论头头是道、呈大悟彻悟状,为何不能指导曾经的自己或是今天自己的歌唱?声乐是一门需要在舞台上展示的艺术,忌讳的是“说的比唱的好听”;“声乐理论应来自声乐实践”毋庸置疑,绝不是靠猜想、挪用甚至是剽窃的理论,去指导后进,或是以此在圈内收获存在感。
相关内容推荐:
开学季 | 音乐会、大师课、WORKSHOP,9月福利一键领取!
小美在线 | 教师节表白,五音七声十二律,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文末福利!!!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学习声乐、钢琴、美术等艺术课程,那么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美行思远少儿艺术在线老师,领取一下免费试听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