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 18:52:44|已浏览:56次
喻家山麓,东湖之滨,7000余亩苍翠之中,华中科技大学巍然伫立。72%的绿化率,织就“最美森林大学”的美名;18万棵树木的年轮里,镌刻着七十余载育人华章。
在这里,一草一木与三尺讲台共振,构建起独特的育人生态,擦亮了三张卓越的名片:“学在华科大”是深扎的根系,“文化素质教育”是挺立的枝干,“创新创业教育”则是舒展的树冠,共同托举起万千学子的凌云之志。
深扎学术沃土,育才成林当下,AI技术有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的革新,时代呼唤拔尖创新人才,“学在华科大”的内涵也随着师生的接续传承而与时俱进。
从建校初期“教师教好,学生学好”教学相长的良好风气,到如今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华科大的脚步从未停歇,跑出了创新人才培养“加速度”。
首届生物科学(强基)登峰班中,超过50%同学的毕业设计和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级科研项目,有10余位本科生在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科研成果,百余人斩获各类国际国内竞赛奖项,深耕不辍的学术精神,在校园里蔚然成林。
在基础学科的沃土之上,华科大学子更以创新思维叩击技术变革的前沿。在未来技术学院,本科生管海粟撰写的论文荣获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ACL2024最佳论文奖,并受邀在第七届高等工程教育大会上作报告;张峻瑞所在团队于国际计算机视觉领域的ECCV挑战赛中斩获全球冠军;王睿思受邀以“无源光网络光纤光学标签及应用”为主题,在全球光电子大会(OGC 2024)上进行汇报。
如今,学校发布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大计划,铺就成长赛道;对接新兴产业新增前沿专业,拓展多元可能。学子们的每个选择,都将成为通向未来的船票。2024年落实毕业去向的本科毕业生中,有76.7%都收获了深造offer,2023届毕业生协议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位中,华为、国家电网、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和单位名列前茅。
70余年来,“学在华科大”贯穿于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深厚的办学底蕴相融合,涵养着华科大人的精神根基。未来,这一品牌必将更加响亮。
铸就人文年轮,立德树人“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上世纪90年代,时任校长杨叔子院士提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在全国理工科高校中率先举起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大旗。
三十多年来,华科大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2000年以后,学校逐步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启明读书活动”;在专业培养上,采用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优秀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
如今,学校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2.0计划,在打造《诗词曲审美》《中国语言的传统与未来》等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教育课程的同时,新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人工智能三大领域新课,遴选60门优质线上课程,并将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纳入院系目标考核。
此外,学校持续打造“人文讲座”品牌,30年来已坚持举办2500多期,广泛邀请海内外学术大师、知名学者和其他社会知名人士登台讲授,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启明读书”活动现场
杨叔子院士主讲第1000期人文素质教育讲座
延续30年的“醉晚亭”大型器乐欣赏晚会、将华科大元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玉兰诗会”、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开展的汉服摄影文化节、中华传统文化晚会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校园形成常态,以段正澄院士为原型打造的“大学大师剧”《生命之重》收获广泛赞誉,学校美育工作登上《人民日报》……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点亮了学子们的校园生活,也擦亮了华科大的文化素质教育名片。
“醉晚亭”毕业季晚会
大型舞台剧《生命之重》
《人民日报》报道的华中科技大学美育大讲堂交流分享会
同时,学校坚持实践导向,积极搭建实践性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倡导全员育人向全员自育转化。在品德培养上,学校通过“弘德讲堂”“烈士寻亲”“公德长征”等活动,让学生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迅速成长。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学校创立多个平台并设立创新基金,鼓励优秀大学生和相关团队积极参与实战实练。
弘德讲坛现场
“公德长征再出发”系列活动
2023年底,华科大成立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中心,校长尤政院士担任中心主任,带领学校充分发挥在知识和文化领域的优势,重视文化育人,切实强化文化素质教育。
随后的2024年内,学校设立了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重大专项9项和一批教研教改课题,学子在维也纳多瑙国际声乐比赛中获最佳表演奖,学校戏剧团亮相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彰显了发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卓越成果。
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华中科技大学戏剧团亮相全国大艺展
科学与人文相融、通俗与高雅相通,华科大以润物无声的智慧为良材的枝干刻上年轮,未来,它们终将让学子挺起脊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精彩人生。
舒展创新枝叶,引领未来在同龄人讨论“毕业能做什么”时,华科大学子已开始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现实难题,将各类大赛作为创新创业的“练兵场”,为自身履历添上实践之花。
长期以来,学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逐步形成以“学生自主、强化实践、学科交叉、开放融合”为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结出累累硕果。
过去一年中,华科大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夺得7金4银3铜,“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获6金2银5铜、再度捧得优胜杯,“揭榜挂帅”专项赛高等次奖项数全国第一,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公益创业赛摘金,大学生竞赛排行榜5个榜单均位列全国第二。
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夺得7金4银3铜
学子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6金2银5铜,再捧优胜杯
其中,一些成果已成功落地转化,为解决业界难题贡献了“华科大智慧”。电气学院Hi-Motor团队打造出完全自主的全流程、一站式永磁电机设计工业软件,与东风岚图汽车、中国航发动控所、雷勃电气等单位达成合作,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机械学院ETop学生团队研发的全球领先的创新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平台,已在全球28家单位(含两家世界500强)落地生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电气学院Hi-Motor团队
机械学院ETop团队
历数双创战绩,学校近五年累计立项大创项目11036项,覆盖面超过90%;翻开校友名录,30余位青年校友登上“福布斯30Under30 创业精英榜”,一个个创业故事印证着创新基因的传承。未来,将有更多敢想会创的学子从华科大走出,引领未来,走向世界!
年复一年,“植树”和“育人”的故事总在春风中抽枝散叶。当三月的风吹过喻家山麓,发芽的不仅是树木,还有实验室里的数据、人文讲座的哲思、创业企划书上的设想。育人为本,方能守住初心,华中科技大学将坚持立德树人,浇灌出更为繁茂的人才之森!#植树节##3.12植树节##立德树人##华中科技大学#
欢迎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华中大美育、湖北省教育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