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 07:32:57|已浏览:123次
看点 澳洲留学近年来备受关注,申请简单、流程简短也让不少留学家庭心动不已。不过随着澳洲留学大热,澳洲留学“性价比”如何?去澳洲留学现在是个好的选择吗?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Christine 编丨Lulu
听说,澳大利亚留学性价比高?
但澳大利亚留学位于留学金字塔的底端?
而且澳大利亚华人圈子大,办业务基本都能说中文?
在近年来多国联申的趋势下,澳大利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但一提到去澳大利亚留学,一些“刻板印象”也不免让人犹豫。
那么,近两年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态如何?
留学的实际体验怎么样?
在风云变幻的留学政策下,国际生家庭还能否通过50-60万费用实现超高留学“性价比”?
带着这些问题,外滩君访谈了三位有澳大利亚留学经历的同学:
01
现在正就读于澳洲某八大的本科学生Rice,暑期回上海进行金融实习,预计后年毕业。
02
曾在墨尔本大学修读会计硕士的Almond。Almond本科毕业于国内985大学的语言类专业,转专业申请到墨大的会计硕士项目。在澳大利亚读完两年硕士后,回国进入四大咨询行业,现就职于某国企机构。
03
以及在美国读完硕士后,在阿德莱德大学攻读社会工作专业二硕的V。V的第一硕士是教育相关专业,同样是转专业申请到澳大利亚。
从他们三位赴澳学习的微观视角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澳大利亚留学的生态环境,给各位未来想留学或生活在澳洲的家庭一些参考。
澳洲的大学发offer又快又多,
当事人怎么看?
“澳洲申请的整体难度比英美低多了,不仅是本科,研究生亦是如此。”Rice回忆自己递交本科申请的情形,如此说道。
那时候他只交了成绩单、推荐信,比起英美申请动辄千字的文书来说,澳大利亚申请难度确实低了不少。
Rice笑称,如果能够到英国TOP10或者美国TOP50的大学,家庭条件也能支撑四年学费生活费的,大概不会再申请澳大利亚的大学作为强“保底”学校。
澳大利亚的硕士项目申请更是先到先得,每年最早、最快放榜的学校当属澳洲。Almond只花了10天左右就等到了墨尔本大学的offer,从递交申请再到拿到offer,澳大利亚的审核效率是英美的2-3倍。更甚,有的申请者在填完网申之后,3天就拿到了学校的录取。
墨尔本大学校园
从抢生源和慷慨发offer的程度来说,澳大利亚的大学遥遥领先。也正因此,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总是被视作留学链的末流。
但换个视角,“如果申请美国本科比较吃力,很难进到TOP50-60的大学,那还不如申请澳洲八大,毕竟悉尼(QS18)、墨尔本(QS13)、新南威尔士(QS19)的排名都很不错。”Rice说。
(注:澳大利亚八校联盟,包括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大学、蒙纳士大学、阿德莱德大学、昆士兰大学、西澳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而Almond选择去澳洲留学,还考虑到转专业的难易程度。对于本科语言类专业出身的他来说,并不想在语言领域深耕,而是想往商科方向发展。申请英国、美国的研究生会受限于本科的专业,即使成功申到一定也是综合排名较后的学校。跨专业要求比较高的还有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卡学术背景比较严格。
而澳大利亚简直是他这类跨专业学生的“救星”,澳洲的研究生项目申请对于学术、以往实习没有那么严格,基本985、211的背景,平时成绩在80+以上,就能申请到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都不错的院校。
根据QS世界大学2025版,国内的北京大学排名14,清华大学排名20。国内用人单位招人用的多为QS100,澳大利亚的大学在QS100榜单上占有很大优势,而且这几年也继续往上升高的走势。从这个角度看,澳大利亚的大学也挺有竞争力的。
“经济适用型”留学,性价比太香了
真要论大学排名、教学质量,不得不承认,澳大利亚的大学跟英美确实有差距。那么,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学生选择了澳大利亚?
三位受访者都考虑到了留学费用的性价比。跟常识中“贵”的印象不同,在澳大利亚留学的费用,可能不如想象的高。
以墨尔本大学的专业为例,一年学费平均在5万澳元左右,折合人民币在20-30万的水平,部分专业比如商学院、医学院,学费比较贵,约为35-40万人民币一年。
比起美国私立大学动辄50、60万以上的学费来说,澳洲留学的学费已是非常“经济实用型”。
墨尔本大学国际生学费(部分)
Rice和家长算过一笔账,如果当初入读美国TOP60的某所私立大学(在美东的城市地区),学费和生活费和现在的大学得相差3倍,也就是说,四年内在留学开销上能省下180多万。
V也提到,比起美国一硕每年70-80万的学费,澳大利亚两年的二硕学习对钱包比较友好。她就读的阿德莱德大学位于澳大利亚南部,每年学费在17-18万人民币,算上生活费开销一年大概是30-40万。
阿德莱德大学
在V看来,拿澳大利亚的学历毕业回国,仍然可以同美国TOP30,英国G5的毕业生竞争同一岗位,澳洲学历在国内职场上的“含金量”并没有被打折扣。
中国人扎堆的大学,水吗?
性价比这么香的澳洲,吸引了大批学生家长关注。当然,大量学生涌入澳大利亚留学市场时,就会暴露出一些隐患。
前阵子还有墨尔本大学的白人学生,投诉班上教学、同学讨论全是中文,讨论完后也没有人英文解释,让他一头雾水,甚至怀疑这是个英文项目还是中文项目。虽然墨尔本大学官方回应墨大的一切教学和学术研究都是基于英文,不能以非英语的语言进行学术交流,但很难让所有人信服。
Almond在墨尔本大学读会计硕士,体会到的是扎堆的中国人。一个班上50个人基本只有2-3个“外国人”,其他基本上是可以用中文沟通的同学,尤其是学商科、学工程类的,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墨尔本大学校园
而V目前所在的社会工作专业也差不多。“我们专业里只有2个本土学生,其他都来自亚洲,印度学生和中国学生占据了70%以上。”
在热门专业里,华人面孔占据半壁江山,大热门专业的会计、计算机科学、工程等专业,中国学生更多。确实存在“来澳洲上学,好像是换了个语言环境的国际班”的现象。
至于真实的学习状况,已经读完两年本科的Rice表示,新闻里说的情况是真实的。
一方面,大学的回应不假,英语一直是澳大利亚大学的官方学术语言。
但另一方面,有留学生英语能力差也属实,并且不是个例。
Rice身边有部分同学甚至连基础的英语都组织不好,课上很难同教授正常沟通,更别说随堂presentation了;而课后作业请代写的现象屡出不穷,Rice周围的同学圈几乎一半以上都用过AI或者代写服务,仿佛到澳大利亚留学,有些人不大需要“自己学”也能顺利拿到本科学位。
不过在Almond看来,“澳洲的大学水不水”更多还是看学生自己。有人走“捷径”,那自然学不到什么真东西,换句话说,就算是在美国英国顶尖大学读书,如果只是镀了个金,没有学到什么硬核的东西,那到了职场上还是以实力说话。
墨尔本大学校园
“毕竟学习体验因人而异,最后还是得靠自己努力。”Almond说道。
毕业后想留澳越来越难,
局势不容乐观
当话题从留学体验转到就业,受访者们体会到了不同程度的竞争。
不少选择留学澳大利亚的家庭,希望能在孩子留学时期以及留学之后,举家前往澳大利亚生活。
比如Almond有一位来自印度的女同学,家里爸爸和妈妈轮流申请学签或者陪读签证,虽有工作时长的限制,但伴侣可以交替通过陪读签证来澳打工,家里孩子16岁前享受免费优质教育,还是非常吃香的。
但近几年,由于竞争激烈,申请永居采取积分制,在工作经历、语言水平、学历背景上层层加码,Almond当年会计专业的同学目前基本都回国了。
Rice距离本科毕业还有两年,已经在焦虑未来毕业的去向。早在留学之前,家里就有想法让他毕业后留澳工作,也一直关注澳大利亚政府的政策,但目前的局势,只能说不容乐观。
卡身份卡资源的问题,在经济下行的环境里日益凸显,好的工作offer仅提供给有永居的人,资源仅仅掌握在少部分白人手里,靠早前的投资实现拿到澳洲永居的路子如今已经行不通了。
V和Almond憧憬毕业后留在澳洲。可亲自在澳洲学习、生活、实习以后,他们越发认识到,就业的缺口总是动态的,四年或者两年前入读的专业,毕业时不一定还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但换个视角来看,虽然申请永居层层加码、困难重重,但澳大利亚对某些技术人才仍有缺口,找到动态的缺口进行突破或许可以让找工作变得容易一些。比如南澳前两年缺乏社会工作、幼教等职业人才,昆士兰地区缺少蓝领工人。
所以,如果想要留澳工作,那么选择专业尤其重要。
对澳洲多元文化祛魅,
是一项隐形的挑战
想要留澳工作,除了专业、身份的问题,还有一个隐形的挑战是社会文化环境。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阿德的slogan以及宣传都是推广多元文化(diversity and inclusiveness),但从我的体验来说非常的保守,且小众群体遭受歧视的现象很多。”
阿德莱德大学
聊起对阿德的初印象和现体验,V如是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地矛盾的文化交流以及固化的阶层思维,并没有像宣传的那样开放和包容。
她提到两个例子:
一个是有个来自日本的LGBT群体的同学,在阿德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尊重,而是被歧视、被周围的人嘘声,这和她在墨尔本、悉尼地区受到的对待全然不同。
白人、多数群体在南澳地区掌握着较大的话语权。
另一个故事是在课堂里。授课老师评价学生课堂发言,直言“虽然你是亚洲男生,但是我作为白人女性来讲,社会地位是远高于你的(highly outweigh)”。
暂且不论对男女标签的歧视,很多在阿德的老师甚至没有离开过阿德,去到其他地区,潜意识里还是认为人分三六九等,且将它作为评价分享在课堂里。
当然,这些个人评论也不能上升到群体行为,但对于V和Almond来说,体验到的都是澳洲生活和求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开放、包容。
Almond在找实习、找工作的过程中,感受相当深刻。“虽然澳洲被称为移民国家,但始终没有感受到存在感,需要刻意融入白人的圈子”。很多大企业在招聘系统上第一项要求就是身份信息,需要澳洲的永居身份才能申请。
而且对华人来说,也有职业天花板――在澳洲做到主管、经理级别的几乎都是白人,国际学生只能选择去小型的、华人开的事务所。这些都是促使Almond毕业后回国找工作的原因。
想来澳洲,要好好考察
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实习资源
对于其他想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同学,三位受访者也提到,不要仅仅看到大学发offer简单爽快,很多考察工作如果没做好,那就要在留学时候吃苦了。
比如澳洲大学在招生上也存在“大小年”的说法,即专业会因为当年学校财政和政府政策情况进行扩招或是缩招。
缩招对在读学生影响不大,但扩招对学生来说未必是件好事,还要“看运气”,要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以及匹配的实习条件等有没有同步跟上。
从硕士培养质量来看,已经在美国拿到硕士学位的V觉得,其实美国的课程设置比澳洲的更为合理。特别是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她觉得澳洲的大学有点重理论,轻实践。
比如她在儿童保护机构做专业实习(placement)的时候,曾接到一个匿名举报电话,称邻居家可能存在家暴行为,这个情况下,社会工作相关负责人需要用量化评估表去分析事件的危险等级,以及后续可能带来的影响等。
但这些实际应对方法,甚至是量化表格的framework,在课本上是没有学到的,课本上只涉及到虐待儿童的危害、对未来身心发展的影响。避开讨论实际操作方法的培养模式让她觉得挺不接地气。
其他专业比如IT也是如此,课堂上教学的内容更偏向于算法的起源、历史等理论性的东西,忽略了实操中如何解决bug、修复漏洞的内容。这也被认为是授课型硕士(course-based)的通病――缺少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关联。
除此之外,实习资源也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数量先到先得、质量层次不齐。
随着近两年国人赴澳数量增加,实习环境竞争激烈,为了让学生更好实践教学内容,有些学校的专业是能够安排学生去往合作机构体验真实工作场景的。
但由于学校扩招,经常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分配的实习资源质量不高、或是同未来想要就业的方向并不匹配。这些都是在读学生现身说法、实际体验到的经历。
未来赴澳留学会怎样?
最近,澳洲政府出台了部分政策限制学签:学签费用涨价、本科毕业接着读硕不能在澳洲本地办理续签(必须离境)、同大学招生部门沟通考虑减少录取国际学生、限制澳洲各大高校招收海外学生的招收比例不得超过40%。
但目前澳洲八大高校的海外学生比例均超过40%,40%的录取比例红线将意味着悉尼大学将削减约12000个名额,墨尔本大学将削减7700个招生名额。
在这些名额录取中,热门专业如商学院、法学院、工程学院,客观录取标准会越来越高,比如墨尔本大学商学院将雅思总分要求提到了7分、单项不低于6.5分。而在这之前,学院的录取语言最低标准,是总分6.5分(单项6.0分)。
未来执政党针对国际学生的留学政策,可能不容乐观。执政党受限于发展全澳的经济、减缓紧张的房地产资源和工作压力,不得不暂缓利好非本土学生的学习就业的政策。
对此,三位受访同学都表达了一样的想法:考虑毕业后留在澳洲工作生活的留学家庭更应慎重选择,社工、幼教、护理专业在某些地区已经过度饱和,会计、商科、计算机专业热度持续不减。
抛去留学费用,去澳洲留学的目的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才应该是留学家庭重点考虑的因素。